Home 隨筆 Brexit ── 是純粹的市場大震盪,還是普世價值的崩盤?

Brexit ── 是純粹的市場大震盪,還是普世價值的崩盤?

written by Mari 22nd July 2016

這邊廂,電視台的訪問隊在跑過一個又一個大比數支持脫歐的英國小鎮,鏡頭前是幾乎沒有店鋪開門做生意的冷清街道,一看就知道被丟空了很久的房子,幾個閒散的青年⋯⋯脫歐在公投中勝出的歡樂沒能蓋過瀰漫在街頭巷尾的破敗和無力感。

那邊廂,卡梅倫立即下台,本來應該立即跳出來收拾攔攤子的脫歐派一時沒了影,政治明星約翰遜聽到脫歐派勝出時的第一反應是一臉茫然,脫歐政客被電視台訪問時,都 “婉轉地” 推翻了一個接一個的選舉承諾,怎至承認他們完全沒有想過脫歐之後要怎樣做:「我們以為唐寧街會有緊急措施的⋯⋯」他們說。在全世界都為了英國脫歐忙得不可開交時,只有西敏寺坐著不動,彷彿完全失去了方向,工黨保守黨只管卯足勁玩真人版 Game of Thrones,然後星期二早上醒來,發覺極右黨 UKIP 的 Nigel Farage 在歐洲議會上大放厥詞⋯⋯

簡直像在看一場史無前例的國家級無厘頭真人騷。

我覺得很奇怪,過去幾個月,脫歐的支持率明明節節上升,兩三個月之前早已經打成平手了,然而好像大部分人,都覺得最後會脫不成的,然後一覺醒來,舉世震驚。星期五早上從倫敦南部駛去金融中心 Canary Wharf 的 Overground 列車上,一反常態,上班的人都變得很沉默。投票取向的地圖一出,看得出,歐盟幾乎輸掉了一整個英格蘭和威爾斯。

為什麼呢?

倫敦—2016年6月24日早上查寧十字路附近,報紙檔擺出英國公投脫歐,首相卡梅倫辭職的新聞。相片來源:iStockphoto

六月底的英國,室外還是只有十幾度,天空永遠是灰灰的,沈重的雲彷彿就擱在才兩層高的樓房上。北方工業市鎮 Sunderland 的名字在公投結果出爐之後,常常出現在報章和電視上,原因是這裡的居民以61%的票數選擇退出歐盟,諷刺的是, Sunderland 得到不小歐盟的補助金。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威爾斯 Ebbw Vale 以及落在英格蘭西南部最邊陲的 Cornwall。歐盟的補助金遍及鐵道興建、市區重振、高速寬頻、設立創新中心、青年再培訓、鼓勵就業、漁農業資助⋯⋯ 然而,當接受衛報的訪問時,21歲的 Zak Kelly 可以一邊站在一幢由歐盟資助興建的嶄新大樓旁一邊這樣說:「歐盟到底為我們做過什麼了?」

到底一般市民,和歐盟之間發生了什麼事?公投之後,Google Search 表示突然有大量的英國人在搜查「歐盟是什麼」,「我們離開了歐盟之後會變成怎樣」,這立即成了社交媒體上的國際大笑話,然而事實上,在公投前英國脫留兩派跟他們的選民,有好好討論過「歐盟是什麼嗎」?明明有學者,有成長在二戰後吃過苦的老人家出來細說歐盟成立的初衷,就是因為歐洲各國在兩千年來已經彼此撕裂太多次,最近兩次世界大戰更是毀滅性的,與其撕殺,不如共融;與其談國族主義,不如追求人道、和平等普世價值⋯⋯然而,脫歐派一味拿移民來大做文章,利用把所有外來人都說成是寄生蟲來激起本地人狹隘的民族主義、對社會資源被瓜分的恐懼;留歐派一味只跟選民說脫歐之後我們會損失幾多幾多,可是,對於有近40%的人不是失業就是不能工作的 Ebbw Vale 來說,這些「恫嚇」又有什麼作用?生活還可以更差嗎?

2016年6月初,英國梳士貝利 (Shrewsbury) 架起了這艘叫做歐盟沉船的裝置,7千8百萬指土耳其的人口。歐盟為難民危機所苦,終於向土耳其求救,用津貼及給予土耳奇人免簽證遊歐的方法來換取土耳奇幫忙吸收難民潮,這裝置排外恐回情緒十分明顯。照片來源:iStockphoto.

幾年前我在大學寫一篇有關公平貿易的論文時,就接觸過「全球化」及「新自由主義」這兩個詞了。當時研究的市場主要是咖啡、茶葉、可可、棉花,這一類原材料市場大多是前西方殖民地國家,因為之前幾百年的殖民統治以及之後的新自由主義,不少國家的經濟結構是完全畸形的,即是,他們全國幾乎只生產幾種原材料,以出口給已發展工業國家加工,而當這些原材料的價格跟市場一起浮動時,每一個起跌都足以左右一國的生計。因為歷史、國債又或是強弱政府之間的不平等協議,不少國家的市場幾乎是完全對外開放的,相反,這些國家想打入工業國市場,就難上加難。例如,加納的可可豆要出口進歐洲很容易,可是,他們的巧克力成品卻要面對極苛刻的關稅,所謂自由貿易根本上從來都不自由,自由貿易是你越有「牙力」,你進去別人的市場時就越可以零干預、零阻礙,相反如果你國力弱,你就只能任人魚肉。很多原材料小國幾十年都只可以生產原材料,原材料的價格可以二十年不升,而工業化怎麼都做不起來,因為製品根本沒法出口。以玉米為傳統主食,甚至信奉玉米神的墨西哥反過來要向美國買玉米,在玻利維亞,連水都幾乎被私有化。然後,有鑑於發展中國家的人民生活實在慘不忍睹,歐洲人想起他們的臉時,覺得連茶都喝不下去了,於是就有了所謂「公平貿易」的標籤,「公平貿易」標籤是否代表公平了?還是一個讓原材料出口國比較沒有那麼窮,卻又不能真正發展(工業化)起來的楞子?這個問題已經可以出幾本書了。

以上對「全球化」及「新自由主義」的解釋,當然是極為簡化的,當時我的研究只著重看它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今年美國候選人特朗普節節勝利,以及英國竟然真的脫歐成功,讓人如夢初醒,原來連本來應該是贏家的西方國家,其本地的低收入平民,一樣未能倖免。財富不是只集中在富國中,而是集中在富國的一小撮富人手中,醫療不再是福利而是商品,教育不在是人權而是個人投資,資產家追著全球一個比一個便宜的人力市場來將生產線搬來搬去,傳統工業敵不過全球競爭,工廠倒閉,工作外移,那些追不上競爭快車的人,通通被丟在後面,在後面等著他們的,是低薪甚至失業,和越來越少的福利,及越來越長的公立醫院等候時間。

倫敦—2012年10月20日,當地人發起了反對政府大幅度削減公營機構開支的遊行示威。自從2008年金融海嘯之後,英國政府厲行緊縮政策,公營醫療服務(NHS)及各樣民生津貼大受影響,另一方面,房價和大專學費暴升,令低薪階層深受其苦。照片來源:iStockphoto.

自從1988年最後一間船廠倒閉之後,Sunderland 的經濟一蹶不振,近年大學學費大增,亦令到低薪勞工階層的年青人失去了上遊的機會。在曼徹斯特外圍的 Collyhurst,穿著一眼就得出來是廉價衣服的幾個孩子排排站著讓記者拍照,鐵絲網後面是一排好像是拆到一半就停了下來的房子,滿地頹垣敗瓦。

不能否定歐盟在今次脫英公投中成了英國本土很多問題的代罪羔羊,然而,歐盟近年擁抱新自由主義,與各大私人企業走得太近的角色,又實在是很難叫人愛下去。它一時又很像一個維護人權的大愛使者,叫各成員國門戶大開,接納難民(一個讓右派大做文章的惡行),一時又彷彿成了經濟獨裁君主,把緊縮政策強壓在希臘人身上(一個讓左派恨得牙癢癢的舉動),處事官僚,制度繁鎖,決策不透明,最可疑的是它跟大財團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尤其是歐盟與美國正在商議的自由貿易談判(Transatlantic Trade and Investment Partnership, TTIP),將會把對企業的約束力降到更低,如果真的簽成了,歐洲的醫療、教育、食品安全、供水等涉及民生的基本設施,都可能會對美國及私人企業開放,如果民選政府的政策有損私人企業的利益時,企業還保有控告政府的權利。難怪一般人會覺得,歐盟眼中看到的並不是市民大眾所吃的苦,而是大企業的利益,歐盟越來越離地,而歐洲人的人心也越走越遠。

可是,離開了歐盟,英國就能變回四五十年前的福利主義社會了嗎?脫歐派揚言離開歐盟,回到世界的懷抱,可是,全球化資本主義、新自由主義,並不只在歐洲大陸上進行,而是在整個世界上橫行,英國可以獨善其身嗎?沒有了歐盟,會不會更難抗拒被美國拉著走?再加上,英國本土勞工雖然沒有從全球化經濟中賺到了什麼,英國政府本身,卻從來都不是新主由主義的犧牲者,反而是其積極的擁戴及執行者。當你開始研究新主由主義時,相信很難不會碰上這兩個名字 ── 美國的列根總統和英國的戴卓爾夫人,你可以說他們是新自由主義的主力推手。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美英即開始進行大量的外判和私有化,富人可獲減稅、工會則被削弱。

──沒有其他選擇 (There is no alternative)。

戴卓爾夫人這樣說。

這個世界再沒有「人民」,只有「消費者」。漸漸,連應該保衛工人權益的英國工黨,都奉行起新自由主義來。有說美國喜歡通過英國來增加在歐盟的話語權,其中之一個原因就是比起歐洲,英國更崇尚自由貿易。當記者訪問一個投了脫歐票的年輕人時,她提到她妹妹一年的大學學費要9000磅,同樣是歐盟國家的德國,公立大學是不收學費的;英國綠色和平Will McCallum就指出過,把跟歐盟議定好的漁獲配額,三分之二都給了幾間大公司的,是英國政府,而不是布魯塞爾。再加上煽動廣大市民脫歐的,是伊頓公學出來的紈絝子弟約翰遜,共和黨疑歐派就一直對歐盟的諸多條例很有微詞,覺得它們阻住商家搵食;還有在Twitter上批評歐盟投票通過增加產假薪金,又幾次暗示公營醫療服務應該私有化才會更有效率的極右政客 Nigel Farage⋯⋯很難相信這些人,會帶領脫歐後的英國成為更民主、更平等的國家。

電視上,記者詢問一個匆匆去過的青年:現在脫歐了,相不相信工廠會回來?他說相信。真的可能回來嗎?這時我想到香港,當年母親就是車衣女工,小時候家中總是碎布一大堆,然後大陸市場開放,工廠都搬到大陸去了,香港好像再沒有製造業,租金人工都貴,根本做不下去。然而,香港人有想過要把製造業爭取回來嗎?都三十年了,世界變了很多了,這個英國青年的說話,有點兒讓我覺得是在萬變的社會中尋求不變的渴望。這次公投,脫歐派除了煽動仇外情緒,和把歐盟塑造成處處對英國指點江山的大獨裁者之外,還呼喚了英國人對過去美好日子、大國榮光的嚮往。同樣住在 Cornwall 卻支持留歐的 Ameena Williams 就說:他們覺得自己可以回到邱吉爾的年代,然後在草地上吃下午茶。

倫敦—2016年7月2日,成千上萬支持留歐的人發起的大遊行。照片來源:iStockphoto.


倫敦—2016年7月2日,反對脫歐的遊行中有青年舉著「把未來還給我」的牌。參加公投的年青人中,超過七成希望留歐。照片來源:iStockphoto.

當年工廠都被搬走時,那些香港工人都到哪裡去了呢?我只記得自己的母親之後做個廚房,做過酒樓。不過,香港是一個很小但又很多樣化的地方,充斥著各行各業,可能總有一條路可以走,如果是西方的工業小鎮,幾乎全民都做同一種工作的話,再就業就可能要困難多了,被丟在後頭的地方可以再生,還是由得它們慢慢變成死城?當地的政府在幫助市民轉型上,做得足夠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次公投給了被遺棄的人一個發洩的出口。

是時候去找出一種新的,讓財富更能夠平均分配的主義了。

歐盟確實是在巨人歌利亞般的龐大市場中迷失了,不過它不是十惡不赦的存在,經一役長一智,歐盟再不改革,就只會越來越離地,群眾越是不滿,極右政權就越是有機可乘,如果一朝歐盟瓦解,歐洲很可能會回到二戰時期的極端的民族主義中,而在遙遙大西洋對岸,特朗普正向我們揮手⋯⋯

回到英國,Nigel Farage 在歐洲議會的發言讓我心寒,對著全歐洲的代表,他說他們沒有好好工作過一天,說他們如果還不識時務,乖乖地來找英國跟他們合作的話,他們的損失一定會比英國更大⋯⋯當然,他這些話不是說給歐洲議員或歐洲人聽的,他的話是說給在英國本土多年來覺得自己被忽視,被歐盟及倫敦的精英忽略了而思想越來越偏右的民眾聽的:「他們」是不工作卻賺盡了人民的血汗的統治菁英/階級敵人,「我們」是每天好好耕耘卻被扒得一乾二淨的星斗市民⋯⋯好恐怖,我想起希特拉,我起在人民大會堂上向著下面成千上萬紅色小將揮手的毛澤東⋯⋯

美國人想要 Great Again,英國人也想要 Great Again⋯⋯投票過後才一兩天,種族岐視案件一下子上升了50%以上,波蘭人的文化中心被塗鴉,德國車被劃花,嫁了英國人在這裡住了四十幾年的一位德國老太太嚇得三天不敢出門,認識了二十幾年的「朋友」突然會叫你「滾回自己的國家去」,電燈柱上出現「白人地區」的貼紙,美國人、土生土長的南亞非洲裔人、也沒能倖免,即使全英國最多元化的倫敦,投票過後星期日的晚上11點,在劇院林立的 Covent Garden 街上傳來一群人這樣哼著:Rule Britannia. Britannia rules the waves. First we’ll get the Poles out, then the gays⋯⋯公投後七天,西敏寺依然毫無對策,約翰遜先是玩失蹤,然後出來說他洗手不幹了,而玩火似的用移民做箭靶的公投遊戲,打開了潛在英國社會底下,一個絕對不能打開的潘朵拉盒子。

有人說,他不怕脫歐,他怕現在脫不到歐,現在很明顯,英國一點也不想放棄歐洲的單一市場,然而,要單一市場就要接受人口自由流動,你不能只挑好的吃。煽動了全國人的排外情緒來勝出的脫歐公投,現在你去告訴那 52% 選民移民減不到,那會是大災難,公黨保守黨都必定會被拉來一起陪葬,最後,只會有更多人流向右翼民粹主義。

記得看過一篇文章,作者說,就像當年柏林圍牆倒下是他人生中最鼓舞的一天一樣,脫歐是他一生中最沉痛的一天,柏林圍牆倒下,萬世歡騰,現在牆上畫滿圖鴉,有一幅正是拆去各色人種之間的牆的畫,現在圍牆又升起來了,那是英國國土盡頭,承著海浪拍擊的懸崖。不管你是支持還是反對,都很難否認這次決定,代表大部分英國人選擇的是孤立而不是共融。二十幾三十年,先不說歐盟對世界其他地方是不是一樣充滿大愛,至少在歐盟圈內,它推動了一系列的普世價值,讓微少的人、邊緣的種群有更多機會,可以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即使世界上仍然紛爭不斷,我們以為總有一些美好的價值觀會繁衍下去,現在連教宗都說要跟同性戀者道歉了,不是嗎?然而英國脫歐和席捲歐洲各地的極右思想,等如是摑了人類文明一巴掌,原來多元、共融、平等、自由、無疆界等價值一遇上經濟危機,是如此不堪一擊。

Brexit,不只是政治經濟圈的大地震,還對普世價值的極大挑戰。

—2016年6月30日於倫敦(刪短版於2016年7月9日刊於明報)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