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我們選了一家小巧的法國餐廳。
常有人說英國的東西超難吃的,可是,以我的經驗來說,離開倫敦以外的其他地方的東西也還是很不錯吃的。比如約克(York)和(Cornwall)。巴斯也一樣,如果上 Tripadvisor 查的話,會發覺有很多食肆,而他們的評價也還不錯,我們考慮了幾家排名比較好的,最後選了這家 Chez Dominique,餐廰很小,所以建議先訂好位以免失望。
Chez Dominique
地址:15 Argyle St, BATH, BA2 4BQ
餐廰網頁:http://www.chezdominique.co.uk/reservations-restaurant/
Chez Dominique 就在通過景點之一普爾特尼橋(Pulteney Bridge)再過去一點,很好找。
店員很親切,點菜之後就會送上麵包。
我們因為兩個小時前才吃了炒蛋,所以就沒有點 starter,直接就向主菜進攻了。
在英國常常會看到這一種長形狀的西蘭花,菜梗的口感有默像在芥蘭和蘆筍之間,頭就是一般的西蘭花,不過比西蘭花軟一點,Purple Sprouting Broccoli 的花是深紫色的,在四月時會出現在菜販的攤檔上,不過一下子就沒有了,大概季節很短,炒的時候,紫色會漸漸變回鮮綠,味道比一般的綠色西蘭花要細膩一點。這魚也煎得很好吃,外脆內軟,醬汁加了鯷魚,鹹香鹹香的。
吃過飯出來,天又再放晴了,陽光下的 Pulteney Bridge 和雅芳河展現出跟剛才不同的温度。
看到 Pulterney Bridge,是不是會讓你立刻想起佛羅倫斯的老橋(Ponte Vecchio)呢?Pulterney Bridge 成於 1774 年,建築師是 Robert Adam,聽說他應該是到訪過佛羅倫斯的 Ponte Vecchio 及威尼斯的 Ponte di Rialto 而構想成這一度兩邊也開著商店的典雅橋樑的。
Bath Abbey 我們有進去看,不用交入場費,不過鼔勵遊客自動捐獻,其實我們是吃午飯之前為了避雨而進去的,當時心情一般,覺得巴斯之行一定是泡湯了,所以就沒有拍照了。其實裡面頗大,天花也雕得很玲瓏細緻(教堂的人在下面放了一面放大的鏡子讓遊客看),需時不多,值得進去坐一坐。
之後我們經過 The Circus,很快就走到了皇家新月(The Royal Crescent)。本來有拍全景圖的,不過在把照片存到電腦時一個不小心删了。
天氣突然非常的好,明明一個小時前還在下大雨,現在卻可以做日光浴。
從皇家新月出來,悠閑地穿過皇家維多利亞公園(Royal Victoria Park),竟然來到了珍.奧斯汀中心的門前,本來我以為一定不夠時間而沒有把它放進行程裡的,現來都來到門口了,而且才四點多,就進去看看了。
Jane Austen Centre
地址:40 Gay Street, Bath, BA1 2NT
官網:https://www.janeausten.co.uk/
珍.奧斯汀(1775 – 1817)是英國著名作家,即使不是太熱中於文學的人,大概也會聽過她的作品的名字吧,例如《傲慢與偏見》和《理智與情感》,我沒有用英文原文讀過她的小說,聽英國人說她的文筆明明很白很易懂,卻又把每一個情景都形容得很好,好像英文到了她的手裡會變得特別生動跳脫似的。英國去年發行新的一磅紙幣,上面的人象正是珍.奧斯汀。
買票之後,參觀者會先被安排看一段介紹該中心的短片,然後會有解說員幽默地講述珍.奧斯汀的一生,她住在巴斯的短暫時間,巴斯的生活對她的小說的影響等等。中心裡每一位職員都穿著喬治亞時期的衣服,扮演著珍.奧斯汀的小說裡的一個角色。
聽完解說出來,我們被領到地下那一層,那裡有一些珍.奧斯汀的畫象,之後,大家就可以自由地參觀博物館的其他部分,大多是講述珍.奧斯汀時期的巴斯的人的生活,對照小說裡的場境,還展出了當時的人所用的器具。
參觀完畢可以試穿當時的人的服飾來拍照(我沒有穿,因為看起來一定會很古怪),也可以試用鵝毛筆寫字(這個我試了,比想像中容易噢)。
聽說這是到目前為止最象真的珍.奧斯汀臘像。那時還沒有照相機,珍也沒有留下半張像樣的畫像,這是珍.奧斯汀中心花了兩年時間,跟雕刻師 Mark Richards、電影服飾設計師 Andrea Galer、前 Madame Tussaud 的髪形及色彩設計師 Nell Clarke 等合作而成的。
不過,老實說,珍.奧斯汀中心裡可以看的東西比我想像中少。珍本人其實也沒有在巴斯住了很長時間,而且她在巴斯時也沒有怎樣寫作,她最多產的日子是她住在鄉間的時候,中心裡的展品也大多不是珍使用過的、或是有直接關係的東西,我個人覺得是可以一訪的,不過,£12 的門票其實有點貴,大家可以自行斟酌了。
從珍.奧斯汀中心出來,時已近黃昏了,之後我們便在巴斯的市中心隨便蕩蕩,去旅行如果時間許可,在景點之外如果可以在一般的街頭散散步,喝杯好喝的咖啡,感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氣息,那感覺真是很好。
六點多,街上的店都開始關門了,本來我一心想著回去 Rosarios 再喝一杯咖啡才回倫敦的,可惜 Rosarios 也關門了,後來想到還有一個地方我們還未去呀!
就是這裡了:Sally Lunn’s 的 Bun!
聽說這裡最繁忙的時間是中午至下午茶時段,如果是那個時候來的話是要排隊的,我們過了六點才來,店內還有不少客人在用餐,不過幸好不用等位。
Sally Lunn’s Bun 的傳說是,在1680年的時候,為了逃避天主教的逼害,來自法國的新教徒 Solange Luyon (很快便被英國人錯念成 Sally Lunn)來到巴斯,並開始烤起像 Brioche 的包來賣,這包很得喬治亞時代的英國人的喜愛,今天已經成了巴斯的特色食品之一。Sally Lunn’s Teahouse 在網頁上指出這裡的 Buns 才是最正統、用了當年 Solange Luyon 留下來的食譜來作的,可以佐甜的或是鹹的料來吃,我們去到時已經是晚餐的時間,就吃了鹹的。
我只點了湯加沙律和半片 Bun 來試,湯的味道還可以,只普通的西湯,不過不失。那片 Bun 是真的好吃,平常我們都喜歡吃歐式的硬麵包的,所以不好這一種好像用來夾漢堡肉的、看上去沒有什麼內容的麵包,不過這裡的 Bun 烤得好,裡面很鬆軟很輕盈,外面很脆,再抺上一層牛油,簡單、温柔而美味。
所謂 Trencher,是一種古老吃法,聽說在發明碟子之前(1500 年之前),人們直接把菜放在麵包上吃,這麵包是碟子也是食物,Sally Lunn’s 的 Historical Dinner 基本上全部是 Trencher,其實真的是很大的一盤,還附餐湯和麵包(當然也是 Bun),我們旁邊有一枱亞洲遊客,3 個女生,結果都沒有辦法吃完。
Sally Lunn’s Teahouse 銷售的是傳統的食物和超傳統的吃法(不過好在他們還是會把 Trencher 盛在碟子上),所以這一頓其實是碳水化合物大餐!是很好吃的碳水化合物大餐!
吃飽喝足了之後,我們就慢慢地走回火車站,去等我們回家的火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