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 看電影・看書・看畫 「家族」到底是什麼?看豊田利晃用電影重現角田光代的《空中庭院》

「家族」到底是什麼?看豊田利晃用電影重現角田光代的《空中庭院》

written by Mari 21st June 2016

我常常以為,如果生在一個真真正正,大家都真心愛著大家,彼此之間沒有計算,付出了不會要求有回報的家庭,那是多麼幸運的事啊!
對那些如此幸運的人來說,所謂「家」,應該不會是因為大家沒有其他地方可以去,而被迫終日待在一起,不得不對彼此忍受妥協的地方;而是溫暖又充滿關懷,一個你努力時會給你支持、快樂時會替你高興、想一個人時會給你空間、失意時會對你張開手臂的避風港吧⋯⋯如果真的能夠出生在這一種家庭,真是幾生修來的福份啊。

我說那是「幸運」,是因為這種完美的家庭,好像沒有幾多個。我也算是活了三十幾年了,朋友之間,能夠享有這麼溫暖的家庭的,算一算,也只有兩個吧。

《空中庭院》

作者角田光代,2002年由文藝春秋首次發行,2003年獲第三回婦人公論文藝賞。2005年由豊田利晃執導拍成電影,小泉今日子主演。我看的是繁體中文版,2007年台灣麥田出版社出版。其實書買回來好幾年了,應該是在博客來網上書店看了簡介之後買的,可是一直擱在書架上面,到現在連究竟是哪一年購入的都已經忘了,直到今年(2016年)才一口氣看完它。到底為什麼擱這麼久呢?我想,最大的原因,是故事的開場不太吸引吧。

2016年,因為在iTune看到這電影,是抱著一個「就試試吧」的心情租來看的。電影一開始,跟小說一樣,說到故事的主角京橋家的家規:沒有秘密,因為「唯有做了可恥、不對、丟臉的事才需要遮掩/只有不好的事情才需要遮掩」,因此家人之間,沒有理由不可以「力行一切毫無保留地公開」。也因此,當女兒問父母親到底是在哪兒懷上她的時候,父母親也可以毫不猶豫地,用「老公,今天超市裡的蘿蔔打大折哩」的口氣,告訴女兒他們是在公路旁一家名字極沒有品味,叫做「野猴」的愛情賓館一個不小心懷上她的。

跟小說很不同的是,豊田利晃的電影,從一開始就營造出異色而又帶一點岌岌可危的氣氛,也是這種氣氛,讓我對電影一下子就投入起來。也許,角田光代跟豊田利晃所追求的效果,以至所選擇的表現手法並不一樣,雖然他們在處理著同一個故事。小說的手法偏向平鋪直敘,有些地方,我會覺得寫得太白了點,幾乎有點說教味。全書分成幾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從家族(或情婦)中的一員的視點出發,來說出所謂「家族」的種種怪現象。而電影沒有這樣細分,而是每個角色同時交織在一起,籍由彼此間的互動,把故事順時針地向前推進,故事越發展,潛藏底下的積怨猜疑磨擦和不滿就一路一路浮上來,撼動著表面上的一片昇平,終於推進到最後的高潮。

《空中庭院》的電影在張力的營造方面,確是比起原著小說更勝一籌(至少對筆者來說)。這應該就是為什麼小說被我束之高閣多年的原因。可是,看完了電影,就很想把原著看完,然後發覺,其實是各有各好,電影引人入勝,而小說更細緻,彼此都說了另一方沒有說的話。

回到「家族」,即中文的「家庭」。

家庭的構成,最基本最普通的,就是父母跟孩子,另外還有(外)祖父母、及更遠一點的親戚。中國人有「家庭觀念」,西方有「family value」的說法,談儒家思想,「家」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單位,由對父母的「孝」引伸到對君主的「忠」。香港的黑社會電影,同門是「兄弟」,日本的黑社會電影,頭頭是「親父(おやじ)」。家人是跟我們血脈相連的人,每天每天,我們都待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作息,一起生活。我們會用家族的「紐帶」或家庭之間的「羈絆」來形容家人之間密切的關係。世界上應該沒有比「家人」更接近我們的人了,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空中庭院》裡,女兒知道父母是在野猴賓館懷上自己時,便找同班同學森崎一起上野猴賓館,當躺在那張可能孕育了自己的床上,而森崎正忘著把兩人的衣服抓掉時,她若有所思地說:

今天如果,我是說如果喲,在裡頭射精的精子和卵子結合的話,我們馬上就變成一家人了耶,好神奇喔⋯⋯說不定做那件事是輕而易舉的。

女兒的秘密

 

聽起來有點兒戲,可是,現實可能就是這樣。

電影截圖:跟同學上賓館的真奈

男女的精子卵子偶然結合了,然後一男一女加幾個孩子,就這樣被拴在一起,形成一個「家庭」。如此輕而易舉,跟我們平常聽慣了也以為是理所當然的所謂「紐帶」、「羈絆」,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這一男一女,跟一個或兩個或三個孩子,其實除了那一顆N年前結合成功的受精卵之外,還有什麼是他們共同擁有的呢?除去那一顆受精卵之後,這同一屋簷下的幾個人,其實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一個個各自有自己的喜惡及個性。除去那一顆受精卵之後,這同一屋簷下的幾個人,跟在外面抓來的幾個血脈不相連的人讓他們住在一起,又有什麼分別?尤其是,這樣一顆受精卵,並不擔保你們的關係會特別好,或是特別差。

我一直認為成為一家人,與搭同一部電車的情況很像。好比現在,車上的人都是碰巧才搭上同一班車,在污濁的空氣裡,焦躁不安、無聊難耐,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是在這段期間,卻又不得不待在車廂裡。這與信任、懷疑、好人或壞人無關。就像我們無法完全相信車上的每一個乘客一樣;說不定幾分鐘後,站在我正前方,看起來像溜冰選手的男人會突然抓狂地揮動小刀⋯⋯不過,沒關係了,因為我再也不待在這種熱氣瀰漫、密不通風、令人作嘔的地方了。

情婦的秘密

 

因此,由媽媽一手確立的,京橋家彼此之間「沒有秘密」的家規,從一開始就不可能。小說一開始說「沒有秘密」,然而,作者同時又把每一個章節都題為:女兒的秘密⋯⋯爸爸的秒密⋯⋯媽媽的秘密⋯⋯外婆的秘密⋯⋯情婦的秘密⋯⋯兒子的秘密⋯⋯

不要說不可能,要求人與人之間沒有秘密,根本就是對「個人」的終極侵犯。

電影中有一個角度我很喜歡,就是從圓餐桌正上方那一盞印著極為俗艷的花樣的燈罩拍下去,一家人在圍著桌子開心地一邊吃飯一邊談話,彼此調侃又或是互相報告自己的「秘密」,拿彼此最不願意啓齒的事來當下酒菜:女兒第一次來經時搞了一個家庭派對,兒子第一次有性衝動時又搞了一個家庭派對,媽媽第一次失身是在什麼時候?對象是爸爸嗎?然後兒子的家庭教師(也是爸爸的情人)開玩笑說,要不要也來一個「爸爸外遇被抓到」小派對?一片昇平快樂,溫暖融融到其乎讓人反胃的地步。終於,情婦忍不住說了:這是幼稚園的學藝發表會!

簡單說,這是做秀,人人歡喜。

電影截圖:圍在一起吃飯的家人

故事中,京橋一家人住在都心外圍,幾乎快要到鄉下地方的大型社區,日本語中叫「団地」,有點像香港以前的大型公共屋村,有些是政府開發的,有些是私人的,區內有學校,有遊樂場,有照顧生活日常所需的商店,簡單地說,就是為了年輕家庭而建的社區。京橋一家人所居住的「団地」,大概是80年代起的吧,京橋爸爸媽媽騙兒女說當年他們是太保太妹,就是因為懷了她才開始腳踏車實地的(事實上是母親繪里子精心設計,讓自己懷上來打工的大學生京橋貴史的孩子,好早早結婚離開老家),之後可想而知,貴史大學中輟,從此找不到一份像樣的工作,兩個人得到父母的資助,買了這個家。當年繪里子新搬進來時,以為自己的生命從此可以改寫了。然而,這樣的「団地」,總會有老去的一天。不只在日本,在很多其他國家,都有這種「団地」,明明曾經充滿希望,然後十年、二十年過去了,孩子大了,甚至連孩子都老了,不知為什麼,總會覺得這種社區會老得比人更快,它的「老」,在於爬滿了歲月的外牆,在於從那裡滲出來的疲憊感。

書中對圍繞著京橋家的「団地」的老舊,略有著墨,電影中的「団地」卻又新又乾淨,不過,看久了就會覺得有點怪,怪是因為跟我們平常在日劇中看到的日本景色不一樣,不是繁囂的大都市,也不是溫情純樸的農村,而是,來來去去,都是那幾幢設計工整用色單調完全沒有個性的住宅大廈,電影鏡頭在大廈之間搖來搖去,搖來搖去,搖不出去。故事裡的人物,下課下班星期六日要透一口氣的話,可以去的地方,就只有公路附近的大型購物娛樂廣場 Discovery centre。

我深信 Discovery centre 的存在,拯救了我們的社區和這個地區裡的許多家庭以及廣大的居民。除了便利性外,就精神層面而言,如果沒有 Discovery centre ,這個區域,特別是社區裡的意外事故和犯罪率一定會更高。自殺、離婚、家暴、兇殺等等案件或許會層出不窮。

女兒的秘密

 

可是,即使去到 Discovery centre ,還是會隨時隨地碰到爸爸媽媽或同班同學,想躲也躲不了。爸爸跟情婦調情,對面街上兒子正慢慢逛過來,女兒不是撞見媽媽就是撞見不想見到的同學,電影裡有一幕,小泉今日子演得很好,就是女兒真奈(書譯美娜)無意中碰到母親在便利店站著看雜誌,她上前拍她,繪里子一回過頭來,那表情嚴峻得讓人害怕,那是一張私人領域被不請自來的外人冒犯到的臉,畫面在那裡停了一下,那一下卻讓人覺得好長,而母親與女兒之間,離得好遠。
兒子航(書譯小光)曾經對家教小三奈說過:這裡比較鄉下,一般人都不太鎖門的,招乎不太熟悉的人到家裡來也很平常,可是,明明「對外人的進出⋯⋯很大而化之」,卻只有在家裡,才有「自動上鎖的門」:

在一個出入自由的家裡,會有一扇對外人自動鎖上的門。但是我認為,這個鎖並非針對外人,而是為了預防自己受到侵犯而自動鎖上。所以現在餐桌旁邊圍繞著五扇樣式相同的門,每扇都安上了堅固的鎖頭,每扇門後面都塞滿了醜陋不堪、難以啟齒,但在旁人看來又顯得微不足道的秘密──而更多的秘密,今後大概也會源源不絕地冒出來。

情婦的秘密

 

五扇樣式相同,會自動上鎖的門,就是圍著餐桌在開心地吃飯的爸爸、媽媽、女兒、兒子和外婆。

父親貴史,表面上做著盡責的一家之主要做的事:雖然一直在換工作,到底還是乖乖地領薪水回家,也盡可能回家吃飯,幫外母慶生,聽老婆的話到指定的蛋糕店買蛋糕(然後買錯了)。可是心底裡一直沒有忘記自己其實是被老婆計算了,因而葬送了一生,如果當年繪里子沒有“意外”懷孕的話,我的人生會很不一樣吧⋯⋯一邊這樣想著,一邊向外面的女人出手,他的外遇,繪里子知道,他知道繪里子一直知道,大家不說,完美家庭可以一直演下去。他的口頭禪是「唉,真想逃欸!」,當然,現實是無處可逃。

女兒真奈,在同學森崎眼中,來自一個很潮很酷的家庭:住在公寓大樓,媽媽把家裡佈置打掃得整潔又美麗,連當年上愛情賓館的事都可以在餐桌上攤開來說,超酷的。美娜卻反而倒過來羨慕森崎的家,因為他家「實實在在」,自己的家卻「輕浮隨便」。最重要的是,森崎家雖然雜亂無章,但「每個人都擁有各自的天地」,和室的「主人」是妹妹,廚房是祖母的「地盤」,一旦某一個空間被認定了是誰的領域,那個地方便自然地染上那個人的特色,而其他家庭成員一點也不在意,更彷彿有一個互不僭越的共識。

兒子航在學校受到排擠,而且他還跟學校裡另一個處境相似個性古怪的女孩發生了關係,這些家裡的人當然都不知道。小說中的他喜歡逛樣品屋,喜歡去了解各個社區和裡面的房子的結構,可是,他又不像是對建築學特別有興趣。房子和社區所代表的,大概就是所謂「家」所存在的空間吧:自動上鎮的門、沒有窗口的房間(愛情賓館)⋯⋯電影的的航,甚至用3D軟件畫出自己所住的家的立體圖,好像一個有窗有陽台的空盒子,上面用一條細線吊著,空盒子在下面好像鐘擺一樣大幅度地晃來晃去。

電影的鏡頭,也不斷地在晃來晃去。

(表面上)完美的家庭。

(懸浮在)空中的庭院。

電影截圖:兒子航用3D Modeling 畫出來的団地

媽媽繪里子,是這個空中庭院的始作俑者,可是家庭成員中,繃得最緊,積存了最多的不滿的,大概就是她吧。她對「完美的家」的執著,來自她對自己成長的家、自己的母親的不滿。關於媽媽繪里子與外婆的關係,電影明顯比小說到位,看原著時,會有點看模不著頭腦,到底為什麼繪里子會恨母親恨到這個地步?電影也沒有注入很多解說,可是,導演利用了幾個很強烈的影像:老師因為繪里子嚴重缺課而進行家訪時,母親明明對著老師哭,回頭看自己時,卻是帶有輕蔑的一笑;還有一張老照片,帶著小繪里子去遊樂園的母親,女兒在吃雪糕,母親愛理不理的,別過臉在吃煙,這都給了繪里子(也給了觀眾)一個母親一點都不愛自己的印象——母親從來都沒愛過自己,甚至後悔把自己生下來,母親把自己看成是討厭的丈夫的翻版,從來都只愛哥哥。可是如果這個印象只不過是斷章取義呢?當我們懷著偏見時,我們就只會看到自己想看到的東西,故事快到結尾時,母親住院,繪里子在醫院裡碰到哥哥,想不到哥哥會說:妳跟母親「從以前就很要好」,母親「開口閉口也都是說妳的事」。什麼嘛,母親明明是愛哥哥比較多的!多年來,繪里子都如此深信,並一直怨恨著母親。之後,母親打電話過來,原來就是怕忘了跟自己說生日快樂,如果不說的話,「繪里子會生氣的」。想一想,當年老師家訪時,母親回頭時明明沒有對自己冷笑呀,照片中母親會掉頭自顧自吃煙,是因為母親把僅餘的錢拿來買雪糕,而自己卻連一口都不願意分給母親吃,母親生氣了,打了自己一巴掌。人呢,通常都不會記得自己的不好,只會記得別人對自己不好。

如果多年來的怨懟,不過是自己的偏見,不過是自己在鑽牛角尖,那麼自己這麼多年,花了多少心血去打造一個與母親家完全相反的家,到底是為了什麼?丈夫在外面一次又一次搞外遇,兩個人已經五年沒有房事了,她也永遠摸不清孩子在想什麼,在打工的地方,她還被後輩耍。後輩總是問,妳為什麼總是笑咪咪的?笑,是為了去經營和保護她賭上了一生來打造的完美的家。笑咪咪的繪里子,就是餐桌上笑嘻嘻地一邊壓抑著真正的自己一邊互相開玩笑快樂都不可以更快樂的家。

「沒有秘密的家庭就像是沒有窗口的,愛情賓館的房間」情婦這樣說。

電影裡這個「沒有窗口的房間」,牆紙是大朵大朵的花卉,床單是大圈大圈的線條,天花板是密密麻麻的圓圖案,連拉開抽屜裡面都有花紋,一丁點的留白都沒有。

生日那個晚上,深夜,繪里子一個人在家,起先是擔心著全家人的晚歸,然後是看著時鐘幻想著家人會為自己準備一個生日驚喜,十二點一到,他們就會從玄關衝進來,十二點就要來了,再兩分鐘,再一分鐘⋯⋯

電影到了這裡,一直緊繃著的神經和過度的壓抑終於迎來了爆發的一刻,室外的滂沱大雨變成血色,大把大把地灑下,繪里子每天精心照顧,讓它美麗得像外國房子的後花園的陽台——她的王國——都染成了血紅色,小泉今日子任由血雨打著身上,一聲一聲地在吶喊,然後鏡頭變成從房子裡面拍出去,窗簾在風中舞動,繪里子在窗簾後面,在我們看不到的地方,觀眾屏息看著,電影去到最高潮,好像下一秒血案就要發生,然後爸爸,女兒和兒子拿著生日蛋糕和花和禮物回來了⋯⋯這是現實還是妄想?電影沒有交代,在回家的公車上,爸爸,女兒和兒子各自坐在車廂的一角,女兒叫爸爸好好愛媽媽,爸爸說他愛啊,十幾年了,大學輟學,連好想去的北海道單車環島旅行去無法去了,拼命找工作,低著頭問人借錢,買房子,付房貸之餘,還不忘努力每天回家過夜⋯⋯如果沒有愛,可以一直維持十幾年嗎?也許所謂對家人的愛就是這樣,愛並不是非黑即白,愛的成分可以很複雜,裡面可以有距離、有猜疑、有積怨、會要求回報、會計算,有時還會背叛和被背叛,然而我們還是會一起生活下去。

就好像繪里子,明明這麼討厭自己母親,可是母親叫她幫忙買東西,她還是會做,母親住院開刀,她還是會去照顧。

我到底在幹嘛?我每天努力記帳,算出收支平衡的底線,再依這個數字調整打工的時數,可是今天居然為了一個我一心詛咒她死的人,提早離開麵店,到超市買菜,然後送過去⋯⋯原本可以無視於她電話裡的要求,然而我卻還是照單全收,我知道是因為我還無法從她的詛咒裡逃脫的關係。

媽媽的秘密

 

圓床、圓餐桌、摩天輪,還有搖來搖去,或是不斷在轉圈的鏡頭,都在暗示著「重新來一次」,繪里子急著找一個男人懷孕結婚,就是為了重新造一個美好的家庭,可是這個她以自己的母親為鑑,精心打造的、理應充滿著愛的家,結果一樣錯漏百出,讓女兒真奈覺得煩厭。然後,彷彿是繪里子的翻版,真奈也把男人帶去野猴賓館,只是去了兩次都沒有失身成功罷了。為什麼偏偏是野猴賓館?走了一個圈,我們回到原點,其實所謂「完美的家庭」,根本不存在,你重新再來幾多次,每一個家庭都自有他們自己的面貌和缺憾。

電影截圖:陷入瘋狂邊緣的繪里子

小說的結尾,沒有像電影那樣去刻意營造高潮起伏,起承轉合都平平淡淡的,更像真正的人生。十二點過了,陽台當然沒有變成一面血色,家人果然一個也沒出現,除了外婆之外,沒有人記得自己的生日,可是繪里子又能夠怎樣?日子會如此過下去。然後,一天,在探望完外婆後從醫院回家的路上⋯⋯

我(兒子)轉過頭去,原本各自看著窗外的家人也不約而同轉頭看著我。我們四個人彼此環視微微地笑著,彷彿碰巧全都沈浸在相同的回憶裡。不一會兒,大家嘴角帶著曖昧的笑意,又各自轉過頭去,隨意張望。皎潔的月亮,似乎在公車後方緊追不捨,在我們頭頂上的天空綻放黃色的光芒。

兒子的秘密

 

– 2016年6月於斯洛伐克

**Feature Images 截自「空中庭員」製作委員會

Leave a Comment